分类
未分类

惊艳而优雅——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初体验

如果说苹果是业内技术实力最高的企业,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同意。事实上谷歌、微软等在技术水平上绝对不落后于苹果。但是,要论打造设备艺术性的水平上,苹果当之无愧的将他的竞争对手们甩开了一条街。

今年6月的WWDC,苹果推出了配备Retina显示屏的Macbook Pro,再次证明其在工业设计上遥遥领先于其他IT企业。在昨天我收到了来自深圳的包裹,这里,我将把初次使用的感受分享给各位读者。

全文将分为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新的Macbook Pro相对旧的MBP以及其他笔记本的创新,第二部分则是介绍苹果电脑使用的系统OSX的一些特点。因为网上已经有了大量的评测文章做了非常优秀的介绍(我会附上这些文章的链接),所以在这里,我只介绍一些非常个人的印象深刻的感受。

一、新的Macbook Pro究竟新在哪里?——轻薄、SSD和Retina

1.更轻、更薄

新MBP去掉了光驱以及RJ45网线接口、去掉了液晶屏最外层的玻璃,让整机厚度可以与Macbook Air相比,同时重量也在同样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中难寻对手。新MBP厚度是1.8CM、重量则是2.02KG(较上一代MBP的2.56KG整整轻了一斤)。

2.完全使用SSD硬盘

大家日常最常见到的机械硬盘,不严格的说(为了与SSD区分)也可以叫做HDD(Hard Disk Drive),是使用磁头与盘片等构成的。而这种储存方法注定有着诸如怕震怕摔和读取写入速度有限的缺点,这是由其机械结构造成的。

而固态硬盘,也就是SSD(Solid State Disk)的结构则完全不同于机械硬盘,具有读取速度快(机械硬盘读取70-80M每秒,固态硬盘则可以达到300-400M每秒)、性能稳定、不怕移动等优点。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高昂,256G的SSD的价格可以买到3T的机械硬盘了。因此现在人们往往采用购买小容量SSD(如32G或者64G)来作为系统盘、软件盘,而普通的机械硬盘作为资料盘的做法。在我看来,这也是比较合理的做法,因为诸如电影、文档等资料并不需要极高的读取速度。

正当别的笔记本开始慢慢悠悠的开始使用HDD+SSD的时候,苹果大胆启用了全SSD的设计,这充分证明了苹果对其顾客不差钱的信任。这种设计换来的不仅仅是超快的系统启动速度(开机关机均在10秒以内,当然这也和苹果自身系统的轻量有关)还有超快的软件运行读取速度(Photoshop秒开),还有不怕摇不怕晃的便携特性。也因此,新MBP取消了呼吸灯的设计。

当然,SSD带来的改变只在大量读取写入数据的时候才体现出来,比如启动系统、软件,比如在高速设备之间拷贝文件。而日常的使用,比如U盘拷文件或者网上下东西看片,则因为USB2.0的速度甚至慢于机械硬盘的速度,因此插入USB2.0的U盘速度也不会有所提升,网络浏览也是同理。

也因为成本的控制,即使是高配版的MBP,也只采用了512G的SSD,尽管可以加到768G这一逆天的SSD大小(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该大小是定制的),也要多付出3600港币的代价,未免有些太过心痛。如果是低配版256G的SSD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可以同时看4个1080P但是却装不下4个1080P的尴尬局面。

2.新的Retina显示屏

苹果按照屏幕大小的顺序,也是出于产能和良品率的考虑,逐渐从iPhone到iPad开始使用Retina显示屏。Retina意即视网膜,但很多人把iPhone4使用高达326PPI的屏幕作为视网膜屏幕的标准,其实是不太合理的,Retina仅仅是个商业上的概念,并不是什么科学的概念。通俗的说,就是屏幕细腻到看不出像素点。而不同产品的日常使用距离是不同的,也就是说,iPad采用的Retina屏幕仅有264PPI也可以被称作Retina。

什么是PPI?就是每英寸内像素的个数(Pixels Per Inch),显然,PPI越高画面就更加的细腻。顺便一提,每个显示器上的像素点个数是固定的,把系统的分辨率设置成显示器的分辨率,就是点对点的输出,这样将让显示器的性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在1024*768的显示器上无论设置成800*600的分辨率还是1600*1200的分辨率,都将是不美观的。

单纯的提高PPI带来分辨率的提升会导致屏幕上的元素体积变小,比如有的电脑在13.3英寸的屏幕上采用了1920*1080的分辨率,在Windows系统下,画面固然更加细腻了,但是文字将变的难以阅读,如果通过改变文字大小等方式调整的话,页面的排版又将难以控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厂商依旧“不思进取”的在笔记本电脑上采用1366*768分辨率的原因。

那为什么苹果能够如此大胆的采用超高分辨率呢?这是因为其使用的硬件上的操作系统完全归自己掌控,无论是移动设备采用的iOS还是电脑使用的OSX,苹果都掌握了最高的、最底层的控制权。因此苹果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来实现高分辨率下文字等元素依旧清晰,那就是分辨率扩大两倍。

iPhone3GS的分辨率是320*480,而采用Retina屏幕的iPhone4则是640*960;

iPad2的分辨率是1024*768,而牛排的分辨率则是2048*1536;

旧的15英寸的Macbook Pro的分辨率是1440*900,而新的MBP分辨率则是2880*1800;

苹果在使用新的分辨率的同时,将旧有的、没有针对Retina屏幕做优化的元素放大两倍显示。也就是说,原先宽960px的网页,并不会在新的屏幕上显示成窄的一条,而是显示成1920px的宽度。

有些元素可以放大而不模糊,比如说矢量的图形,还有(尤其是)矢量的文字。比如CSS3实现的各种阴影和圆角的效果。诸如图片等元素就无法放大而不模糊了,虽然说是模糊,可是相当于4个像素显示原来的1个像素,和以前的屏幕相比毫无优势,但是也谈不上劣势,只是在和同一个屏幕下显示的更加精细的元素作对比的时候会感到对比强烈罢了。

也就是说,在新MBP上,你感受到的依然是1440*900的画面,只不过画面会更加细腻。当然,苹果也为想采用更高分辨率的用户提供了缩放的选项,可以显示1920*1200的分辨率,其实是由3840*2400缩放而成的,因为不是一对一的显示,苹果也是不推荐的。当然,这虽然和1024*768显示1600*1200本质是上一样的,但是因为像素的密度提高了,画面也是依旧也非常细腻。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对Retina屏幕有些失望,毕竟有很多元素都是非矢量而拉伸显示的。但是不要忘记,日常使用中,尤其是处理图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缩放处理的,一张数码相机的相片动辄几千的分辨率,如果完全显示在屏幕上,基本都是缩放的。这就给Retina屏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Retina可以在很小的缩放比例下完全展示图片,让图片的细节更加丰富。试想同样的实际显示大小,一个是50%的缩放比例,一个是100%不缩放的显示,当然是后者更加清晰。

另外,经过实际的使用,那些“可以被Retina化“的元素其实非常多,尤其是文字,细腻的文字带来了阅读般的效果。黑体等无衬线的字体某种意义上其实是对电子显示屏较低的PPI的一种妥协,然而如果Retina屏普及了,宋体等优雅的衬线字体作为正文字体的时代就离我们不远了。目前来看,只有网页上的图片,以及少数的有很多非矢量元素图标的软件在使用中有不爽的感觉。总的来说,Retina屏幕带来的震撼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无论是屏幕截图还是相机拍摄,都很难表现出这样的细腻——因为只要是图片,终归还是要用电子显示器来显示,那就无法百分百的还原这样的感受,就好像一款极好的音响不可能通过录音再在另外的音响上回放来还原效果一样(我真的见过有人这么干)。

4.缺点

作为试水的产品,缺点肯定是有的,在此我写出一些新MBP的硬伤。

(1)结构精密,维修极其困难。

ifixit的拆卸者说这是有史以来最难维护的:“iFixit將3C產品的修復難易度分為10個等級,10是最容易修復的,而MacBook Pro with Retina則被列在最難修復的1。iFixit的拆解專家表示,蘋果把所有維修者最討厭的設計全都擺進該裝置了,使它成為最難修的筆電”。事实上,新MBP内部大量使用了胶水作为连接。尤其是最新的屏幕,在拆卸以后几乎是不可复原的。

(2)SSD容量过小

即使是高配的512G在当下1T普及的环境中也显得捉襟见肘。升级到768G要多付出的金钱(3600港币)简直是让人吐血的数目。

(3)配置不易升级

新MBP连内存都是焊在主板上的,无法更换和升级,而只有高配才可以在加1600多港币的基础上升级到16G。而SSD也采用了全新的接口,市面上所有SSD都是无法与新MBP共同使用的。

(4)显存过小

尽管在一般分辨率的机器上,1G的显存绰绰有余,2G的显存更多的是一种宣传手段。但是现在在高端本普遍2G显存作为招牌的时候,真正需要大显存以供高分辨率的屏幕使用的新MBP却仍然选择了1G显存。

其他的诸如去掉光驱、去掉网线口的改变,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以弥补的,我认为不是缺点。

二、OSX是什么?——细腻而优雅和人性的手势

苹果的电脑一直采用自家的Mac OS X系统(X就是10的意思),也只有使用自家的系统才能最大的发挥硬件的价值。在苹果电脑上长期使用Windows系统往往被视作货真价实的装13行为。同时,在一般的电脑上安装苹果系统往往会遭遇到缺少驱动,无法正常运行的窘境。另外,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只有在OSX上才能使用xcode为iOS进行软件开发。

1.优雅的使用界面

优雅是我第一次使用苹果产品的感受,不仅包括OSX,也包括iOS。优雅有用吗?没用。可是画有用吗?音乐能吃吗?仅仅是图标的质量,苹果的产品就拉开Windows不短的距离。更不用说充满了渐变、动画效果和阴影的

2.极其方便的手势操作

苹果的系统将触控板利用到了极致,很多手势操作是如此符合直觉,如此方便。如果不亲身使用,真的很难想象。我只提一个:两个手指头同时下滑等于下拉界面,和滚轮类似。这个手势在大部分其他笔记本电脑上,被自以为聪明的放在右侧的一个单独的滚轮条来代替,简直难以理解。某种意义上,这块触控板比鼠标强的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有苹果竟然推出了一个独立的外置触控板以供iMac使用了。

3.其实没有那么美

公平的说,OSX下没有那么多游戏,迅雷等很多中国网民热爱的软件也都无法方便的使用。即使就方便工作的角度来看,除了用Keynote可以代替Powerpoint做出更加优雅的演示文稿,OSX在编辑的最终成果上没有更大的优势。对于编程者而言,Windows的环境一点也不差于OSX。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播放1080p的MKV格式的软件。如果你是个爱玩游戏爱用盗版的用户,你并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系统。同样的一句话,优雅的界面不能吃,不长工钱,也压根提升不了太多的工作效率,甚至会拖慢工作效率。

必须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7的Aero效果(毛玻璃效果)其实非常漂亮,也是我认为比OSX少数几个强的地方。第一、我很不理解为什么Windows那本身已经难以理解的诸多版本中(家庭普通版和家庭高级版凭什么要分开?),最便宜的家庭版要禁用这个效果。第二、我更不理解Windows8中不仅全部向Metro看齐,变直角为矩形,甚至取消了Aero效果来实现纯色的Metro的决定。区分不同版本限制不同功能本身就莫名其妙(在我看来最多就应该有免费和收费两个版本);新的Metro界面中,简约和简陋其实也只有一步之遥。

三、中国特色的果粉标签

苹果的产品以其高昂的价格和任谁都能看出来的漂亮设计,使得电脑这些“高科技玩意”不仅成为工具,而成为一件趁手的漂亮的工具。这一点并不会因别人的看法而改变,好就是好,就摆在那里。大家都喜欢追求独特,这没有错,但是追求独特的过程中的心态就值得玩味。“从前用苹果的装,现在不用苹果的装”体现了一种不理性的消费心态。使用苹果,或者说使用任何一样产品,都应该以其本身的特性为判断标准,跟多少人用没有任何关系。

我为这篇文章准备了大量的图片,但是一旦出于流量考虑,压缩这些图片,精美性就尽失了,只能非常遗憾的放上很少的图片。在最后,我准备了一些可以用来延伸阅读的文章:

细节见真章 苹果视网膜Macbook Pro评测

http://nb.zol.com.cn/302/3024101_all.html

微距下的奇迹!看视网膜MBP的屏幕细节(这个就是有对比的)

http://nb.zol.com.cn/slide/302/3027144_1.html

苹果的得意之作「视网膜」屏幕,到底是必须突破 300 PPI,还是可以根据设备使用时离人眼较远而不用达到 300 PPI?(这个回答解答了我不少的疑惑)

http://zhi.hu/CN7B

Macbook Pro初体验(对OSX的介绍更加全面,也是我不详细介绍OSX的原因)

http://fuck.knb.im/post/2934.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