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未分类

白色的琴,白色的梦

我在上一篇博文中提到一个“合格的学校必须有一架随意同学演奏的钢琴”,韩寒的《三重门》里林雨翔所在的高中就有这么一架琴,让我在读的时候会心一笑。这次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所在的高中那架开放的琴。

根据我的观察,我们学校一共至少有8架钢琴,她们分别是:

1. 在办公楼(行政楼)的地下心理活动室(和数学实验室隔壁)的白色星海立式琴,和在综合楼的琴是一个型号。

2. 在综合楼一层的小院里的白色星海立式琴,也是这篇博文的主角。

3. 在食堂外的等待区域的黑色立式琴,牌子我忘记了,不过有个since 1924,也从侧面体现了凡是强调年份的牌子都是不怎么样的,这应该是一个中国杂牌起了一个洋文名字。类似“贝多芬”牌钢琴这样。

4. 在图书馆陈列室(摆放火炬什么的)附近的很老的立式琴,因为坏掉了也锁上了,不过上盖还可以打开,可以看见充满灰的内部。

5. 在管乐排练厅的YAMAHA的三角琴,是外交部赠送的,跟我的初中的三角琴应该是一个型号。

6. 在音乐教室的KAWAI的立式琴,代替了原先同一个音乐教室的年久失修的星海立式琴。

7. 在体育馆器材室和跑步机旁的KAWAI的立式琴,我高三以前一直都是随意弹的,成为不少体育课时的消遣。可是高三以后不知道为啥锁上了,无法理解。

8. 和6号琴在同一个教室的星海立式琴,也是已经年久失修了。

在音乐办公室旁有个钢琴排练室,里面应该还有琴,不过因为没进去过,也就不得而知了。

在写博文前没有想到要提到学校里的其他的琴,所以也就没有附上图片,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博文里补上,到时候再补上有关她们的趣事。

下面就要说说综合楼的琴了:

这个琴放置的位置最为合理:在图书馆附近,人流量大,便于小憩时顺便一弹。当然,弹到一个熟悉的旋律引起别人围观的可能性也非常高,不知道在这里弹琴的人有没有抱着希望有知音的心情呢?

位置的合理还体现在综合楼采用了回字形的设计,中间给这个钢琴留下了极大的回响空间,因此即使这个星海琴的音色着实一般,这个声场的效果也让这个琴听起来很美。相反的,很多YAMAHA或者三角琴摆在楼房里的一个狭窄的小房间里,再漂亮的音色也因为浑浊的回音而难听许多,这也是我为什么推荐购买电钢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琴的位置和图书馆的出入口正好是个视线的死角,所以出入图书馆的同学如果想看看是谁在弹琴,必须侧步伸出脑袋来,这在弹琴的人看来自然是成就感满点啊!

弹琴的时段集中在中午和放学以后,其实这两个时候弹琴的心情颇为不同,从选择的曲子也可见一二:中午弹琴的人多,往往曲目也以欢乐通俗易懂的流行曲目为主,也很容易引起三两人围观。

而放学以后,甚至是晚自习的时段往往弹琴的目的并不是让别人听见,而是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在中国的高中,一个独自弹琴的少年或者少女,还能抒发怎样的情感呢?自然都是沉静抒情的浪漫曲目。不过因为附近有几个专业教室经常会有开会或者上课,所以放学时段很少可以碰见弹琴的,再加上我个人也不可能天天放学后都去(高一高二好像的确是天天去的)。几次放学后听人弹琴的经历都弥足珍贵了。

高一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不过那个时候刚刚加入动漫社,当时社里好像的确没有会弹琴的,所以当时只会弹YOU和渚这两个我最先会弹的简单曲子的人被人赞赏的时候实在是羞愧的不行啊。那个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有很多触手(指弹琴很厉害的人,下同)都来弹琴。琴的凳子下有两份谱子,是当时的上届高三(对高一的我来说的大一)留下的,一份是肖邦的练习曲“离别” ,还有一份四手联弹的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可想而知学校都是怎样的触手啊。那个时候我在综合楼上社团课经常能听到有人在弹琴,即使在我社团上到七点多,键盘已经无法看清的时候也有上晚自习的高三同学来弹琴。而且也往往都是很给力的古典曲目。

值得一提的是,下文提到的高三学长(那时他才高二)在那个时候正在弹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我在晚自习的时候听到一个高三的也在弹这个曲目,他还问我他和高二的相比怎么样——实话说,弹的确实不如高二的那位好,力度变化比较少,感觉更像是敲琴。那个高三的听到我这话哈哈的笑了,还跟他旁边的同学复述这个事情。现在我也已经是高三了,想想当时高一的我这么说,再想想如果有一个高一的对我这么说,心态的确是很微妙呢。

高二的时候,就必须提那时高三的一位学长了,此人触手之极,弹的都是艰深变态的曲目,包括李斯特改帕格尼尼的“钟”,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等,而且几乎是天天中午都出现在综合楼,在你弹琴的时候坐在一旁等待——这对正在弹琴的人将是怎样的煎熬?这和你在一台只有一个电脑的能用的网吧玩WAR3,这时候SKY在后面排队等着你的情形类似。

他弹的都是肖邦李斯特这类浪漫派曲目,深厚的情感意味着“深厚”的触键,每当他狠狠的敲出ff,脚下用力的踩着踏板的时候,我似乎看到这个白色的星海琴摇摇欲坠的样子。这些曲目往往都是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绝对值回票价了。他的手很大,弹琴的手型也非常漂亮,尤其体现在按八度的时候,显得非常游刃有余。我有幸看过他放谱子的深绿色文件夹,看了看曲目——哎,不提也罢。

后来综合楼的钢琴踏板损坏了(写到这里我才想起也许这两件事情有关联?),他就每天中午都在体育馆弹琴了——听说还是用仰卧起坐的坐垫叠起来好几层来弹。如果不是走专业的音乐道路,还能弹的这么厉害,一定是真心的喜欢弹琴,尤其是几乎每个中午都能弹琴,这和其他考级党相比确实大相径庭。我很羡慕也很佩服他,希望在大学他能够坚持自己弹琴的爱好。

在高二下半学期还有两件事情不得不说,一是我下社团的时候往往是七点出头,正好是高三放晚自习的时段,我偶遇了一个学姐。那时候我弹曲子的时候知道她看过EVA,正值剧场版破的DVD发售,我就顺便把破的结尾出现的“给我一双翅膀”给拿下了。后来,七点多的冬夜,当我按完最后一个音符,看学姐的样子似乎是有些感怀,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动——知音之情不过尔尔。弹琴嘛,听众如果听过你弹的曲子,对双方都将是完美的盛宴。

还有就是,高二的下学期琴的踏板坏了——这对那些浪漫与流行的曲目演奏者来说绝对不啻为末日,弹琴的人一下子少了不少,只有以弹莫扎特或者巴赫为主的同学们仍然兴高采烈,嗯,是的,贝多芬都不行: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早期,钢琴的踏板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音符也都很密集,也注定了和声无法延续,深邃的情感无法表达。而踏板的发明让钢琴的和声性能发挥到了极致,也造就了像肖邦这样的“钢琴诗人”。

这个踏板的坏法是非常惨烈的,是机械结构的问题:一根竖直的柱子末端断裂了。不过我在这里要窃喜地说,这个琴的踏板是我把心理活动室同型号的星海钢琴的那根踏板的柱子换上来修好的(这就意味着心理活动室的琴的踏板就悲剧了……),几个我的同学都见证了这一过程,当时我手持一根铜黄色的踏板柱子鬼鬼祟祟的在心理活动室和综合楼之间流窜。(因为心理活动室有老师把守)

在我看来,综合楼的踏板如果坏了几乎意味着这个琴的报废。学校也一定不会修理,因为肯定是同学弄坏的,我觉得学校还没有这么高的节操去花大价钱修理一个影响学习的东西的。我难以想象高中没有琴弹的日子,也幸好学校有一个同型号的琴可以给我偷偷更换。嘿嘿,在综合楼弹琴的你们听好了,你们现在踩的踏板可是咱冒着被处分的危险修好的!

高三了以后,弹琴的不知道为啥少了很多,尤其是触手的数量大减,平时也只能听到一些流行的曲子了,难道高一高二没有厉害的人?显然不是的,新年音乐会上舒伯特的即兴曲之类的变态曲目都有人会弹。可能是高一高二的同学不愿意展示吧,不能不说是遗憾。

有一个小发现是,弹琴的时候视线前方有一个玻璃相框,正好能够反射到身后二层的栅栏。有时候正在弹琴,抬头一看发现一个身影正注视着你,那种感觉确实非常激动。

说到听众,我如果旁边有人站着听就非常紧张,总是在想着听众的感受——他们是否会满意,是否会喜欢,而且是不由自主的这么想。所以我自己听别人弹琴的时候往往都躲得远远的,二层或者医务室旁边的座椅(正好有一个墙挡着钢琴的视线)都是绝好的地方,不知道综合楼的计算机老师或者美术老师看到我总是在二层踱步的时候会怎么想呢?

我的人生才刚刚过去四分之一,其中的四分之三又是在懵懂中度过,我相信音乐尤其是钢琴会陪伴我走过未来半个世纪的道路,我难以想象我的高中生活没有这么一架可以在中午在放学后演奏的琴,她为我的也许有些昏暗的高中生活点亮了最亮的灯,也希望这架琴能够陪伴高一高二还有未来的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最后,我一直很想对综合楼里监控室内的工作人员说声抱歉和感谢,他们所在的位置和薄薄的门板根本无法阻挡钢琴的声音。相信弹琴的人或多或少都很不好意思同样的曲子经常弹,而这些校工们却不得不连续几年听着那些他们应该肯定不喜欢听的曲调,每当他们打开门看着电视(里面往往传出戏曲的声音)然后外面突然有人在弹琴的时候,他们就砰的把门关上,我想他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吧。更何况还有不少是在这个琴上练琴的,听着断断续续还不停重复的旋律,痛苦可想而知。当然还有计算机老师们,再次向他们表示敬意!

附:在综合楼钢琴上曾经听过或者弹过的古典曲目,绝对不全,只听到片段的也列入其中,但是只弹了简单旋律的除外,否则的话几乎就没有啦: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G大调小步舞曲(Minuet In G Major BWV Anh 114)

g小调小步舞曲(Minuet In g Minor BWV Anh 115)

读者可能对G大调的非常熟悉,殊不知g小调的小步舞曲的旋律和G大调一样,而且有小调特有的神秘,非常好听。

C大调二部创意曲(2-Part Invention #1 In C, BWV 772)

d小调组曲(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c小调组曲(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b小调组曲(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E大调组曲(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C大调前奏曲(Prelud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C大调赋格(Fugu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c小调前奏曲(Prelude No. 2 In c Minor, BWV 847)

c小调赋格(Fugue No. 2 In c Minor, BWV 847)

d小调前奏曲(Prelude No. 6 In D Minor, BWV 851)

听到这个曲子很有意思,有个我高二时的高三男生弹完这个以后,正要走,另外一个女生突然嘻嘻哈哈的过来说我也弹过钢琴,我本以为这样的态度好像也就是弹些流行简单曲子的,结果一上来就弹了个黑键……

E大调前奏曲(Prelude No. 9 In E Major, BWV 854)

升F大调前奏曲(Prelude No.13 in F-sharp major, BWV 858)

升F大调赋格(Fugue No.13 in F-sharp major, BWV 858)

哥德堡变奏曲 BWV.  988(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帕西贝尔(Johann Pachelbel):

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

广为人知的曲调,原曲是为室内乐所作,钢琴版主要集中在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版本,我在高一时听过有高三的完全弹过,最后的轮指很有意思。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12 Variations in C Major on ‘Ah – Vous Dirai-je, Maman’, K. 265 / K. 300e)

C大调奏鸣曲(Sonata in C Major, K. 330)

A大调奏鸣曲(Sonata in A Major, K. 331)

F大调奏鸣曲(Sonata in F Major, K. 332)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Major, K. 448)

这个是在高三的时候偶然听到高二同学两个人在一个钢琴上演奏的。

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20 in d minor, K. 466)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c小调第八奏鸣曲“悲怆”(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 “Pathétique”)

三个乐章我分别听三个人演奏过,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只会他们弹的那个乐章。第三乐章因为是考级曲目所以比较有名,又因为被改成V3或者“贝多芬病毒”而在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中也比较有名。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Piano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 No. 2 – “Moonlight”)

三个乐章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很厉害。

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Piano Sonata No. 17 in d Minor, Op. 31 No. 2 – “Tempest”)

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都有人弹过,不过可惜都没完全拿下。

肖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降E大调夜曲(Nocturne #2 In E Flat, Op. 9/2, CT 109)

降G大调练习曲“黑键”(Twelve Etudes, Op.10, No. 5. in G Flat, “Black Keys”)

考级曲目,因为大部分在黑键上演奏,所以很像中国的五声调式的曲子。

f小调练习曲(Twelve Etudes, Op.10, No. 9. in f Minor)

c小调练习曲“革命”(Twelve Etudes, Op.10, No. 12. in C Minor, “Revolutionary”)

曾经有人在学校新年音乐会上演奏过。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1 in e Minor,Op.11)

这么触手的曲子竟然有两个人同时都弹过。

a小调圆舞曲(Waltz In a Minor, CT 224)

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Waltz #1 In E Flat, Op. 18, “Grande Valse Brillante”)

也是考级曲目,下课铃出现过的曲目。

降A大调练习曲“竖琴”(Twelve Etudes, Op.25, No. 1 in A Flat, “Harp Study”)

这个因为弹起来很像竖琴所以得名,是我提到的高三学长弹的。

f小调练习曲(Twelve Etudes, Op.25, No. 2 in f Minor)

好像也是考级曲目,是个三连音的练习曲,能弹的特别快。

a小调圆舞曲(Waltz #3 In a Minor, Op. 34/2, “Grand Valse Brillante”)

A大调波罗乃兹“军队”(Polonaise #3 In A, Op. 40/1, “Military”)

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在音乐教室听到过。

降D大调圆舞曲“小狗”(Waltz #6 In D Flat, Op. 64/1, “Minute”)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Impromptu #4 In C Sharp Minor, Op. 66, CT 46, “Fantaisie-Impromptu”)

c小调夜曲(Nocturne No.21 in c-minor Op.Posth)

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童年情景“梦幻曲”(Kinderszenen, Op.15 – VII. Traumerei)

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D大调军队进行曲(Marche Militaire for piano, 4 hands in D major, D 733)

李斯特(Franz Liszt):

f小调超绝技巧练习曲(Transcendental Etude No. 10 in f minor S 139 “Allegro agitato molto”)

这个曲子伴随了我整个高二的中午,经常去图书馆的绝对会对这个旋律很熟悉,刚开始右手在左手上面让人印象深刻。

帕格尼尼练习曲“钟”(Six Paganini Studies – III – La Campanella S 141)

高三学长弹的,可以想见也是唯一一个弹的。

柴可夫斯基(Peter I.Tchaikovsky):

四季组曲“六月-船歌”(Barcarolle op.37 no.6)

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

升c小调前奏曲“钟声”( Prelude In C Sharp Minor, Op. 3/2, “The Bells Of Moscow” – #2 In C Sharp Minor)

高三学长毕业前夕一直在弹的曲子,可以想见学习之痛苦。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By Paganini, Op. 43)

这个是我在高一的一个深夜听到的,说实话我觉得整个高中听过这个曲子的不超过五个人,我知道现在还后悔当时没有和他打招呼。我当时还录在手机里,可是可惜后来手机丢失了……

“白色的琴,白色的梦”上的2条回复

[…] 我在介绍学校的白色钢琴时,并没有提到学校的另一个重要的文艺要素——可以将一首完整的曲子放完的,每天不同的下课铃。这个星期是我在学校待的最后一个完整的星期了,我想有必要介绍一下最后这个星期的下课铃曲目。 在初中,虽然下课铃声不能随意决定,但在初三,学校开始决定每星期有一天中午可以放一些曲子,必须是用CD的形式给老师,而且是有人在旁边的那种手动播放。开始的几回,都是那些四五分钟的流行的曲子,一放就是一个中午。眼看着在初中的日子没有几天了,才开始喜欢古典的我急急忙忙刻了张盘,选了两三个曲目打算让老师放,曲目里只记得有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李斯特“钟”的旋律)了。好事多磨,我刻完盘之后又是有考试,又是有放假,总之就是好几个星期中午都放不了曲子,小一个月以后,我才有机会激动地把刻录盘交给老师,我还记得还用小纸抄下了曲目,附在CD的塑料袋上以供老师参考。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